唐山市“我为群众办实事”之扩大就业职业培训规模成果展示新闻发布会现场。孙敬兰 摄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孙敬兰)11月25日,唐山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三级调研员么焕艳对我市“扩大就业职业培训规模”总体成果情况进行发布。发布会实录如下: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特别是今年,将“扩大就业职业培训规模”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内容,将“职业技能提升工程”纳入民心工程,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适应社会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面向企业职工和各类重点群体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稳就业保就业、服务我市“八个发展”及十二大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10月底,全市开展各类培训25.23万人次,完成全年目标202%。其中,开展补贴性培训18.65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49%;开展社会性培训6.58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32%;全市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98.85%。
一、突出建章立制,着力增强工作落实实效。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从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入手,确保将实事办实。 一是加强工作统筹。按照“五个一”工作机制,市人社局会同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采取有力措施,共同推进任务落实。市、县两级人社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层层压实责任;实行工作情况日调度,动态掌握各县(市)区、各企业、各培训机构的工作进度。二是完善评价体系。积极推动企业及院校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促进了培训与评价相衔接、成效与目标相一致,使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更接“地气”、更符合实际需要。目前,全市已核准52家企业、院校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今年以来自主开展认定9.4万人次。三是抓好监督管理。认真执行政策规定,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培训实行全过程监管。以“凡补必进,不进不补”为原则,严格按照培训补贴标准目录落实补贴,并且将补贴性培训纳入河北省职业技能培训管理系统、智能监控系统,进行在线实时监管,确保资金用实用好。截至10月底,已发放补贴资金1.7亿元。
二、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提升培训服务精度。围绕助力稳岗就业、服务产业发展,把广大劳动者对提升技能的愿望、市场主体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作为工作重心,不断增强培训的主动性、针对性。一是促进技能就业。以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为重点,将政策宣传下沉到校园、社区、村,详细征求培训意愿,建立管理台账;将新业态新模式就业纳入培训范围,开设了电子商务、直播销售员、快递员等专业培训。今年以来,共组织重点群体培训4.7万人次,有效提高了就业创业能力。二是促进以训稳岗。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外贸、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行业企业,纳入“以工代训”政策范围,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吸纳就业。截至10月底,共有151家企业享受“以工代训”补贴,惠及职工1.79万人。三是促进工学一体。根据产业急需,鼓励企业携手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等对职工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实现“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加快职工成长成才。今年以来,已培训3274人。四是促进资源适配。大力推广职业技能电子培训券,广大劳动者可根据自身需要,借助唐山人社APP、支付宝、微信等二十多个渠道通过电子社保卡领券,将“培训找人”变为“人找培训”,提升了劳动者与培训资源的适配度,同时也激发了企业、院校、培训机构等各类培训主体积极性。目前,全市已发放电子培训券6.55万张。
三、突出竞赛牵引,着力浓厚精技强能氛围。将职业技能竞赛作为促进劳动者技能水平提升和技能培训提质的重要抓手,着力做到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一是充分发挥引领导向作用。围绕我市十二大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全市举办了第四届唐山工匠职业技能大赛、职业院校学生大赛暨世赛项目选拔赛,组织参加了河北省工业设计大赛、第四届全国智能制造技能大赛河北省选拔赛等6项赛事;针对紧缺急需的职业工种,突出设置或参加了智能制造应用、加工中心操作、汽车维修、陶瓷拉坯成型、燕赵家政等100多个比赛项目,为职业工种专业建设、技能人才培养树起了鲜明导向。二是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大力宣传推介、发动参与,吸引了全市各类企业、广大职工踊跃参加技能竞赛,在相互比拼技能、交流经验中,形成了新一轮练兵比武热潮。今年以来市、县两级共组织各类职业技能竞赛50多场次,参赛6万余人次。三是充分发挥激励示范作用。对唐山工匠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各职业第一名的选手授予“唐山工匠”称号,奖励3万元;第二、三名授予“唐山技术能手”称号,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优胜”及以上获奖选手晋升相应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对代表河北省参加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的前5名选手,分别给予2000-10000元一次性奖励;对代表唐山市参加省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的前三名选手,给予每人2000—5000元一次性奖励。同时,编印了《唐山市高技能人才精英录》第三辑,广泛宣传大赛获奖选手成长经历,激励更多的人学技能、悟技能、练技能、精技能。
四、突出就业导向,着力拓宽技能成才路径。将技能成才体现在更加充分就业更高质量的就业上,不断提升社会对技工教育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一是加强订单培养。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鼓励开办“订单班”“定向班”,结合企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确保毕业即就业。先后促成唐山劳动技师学院、开滦技师学院等学校与唐山三友集团、开滦集团等企业开展订单培养3774人。二是力促供需对接。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通过举办校园招聘、专场招聘、网上招聘等线上线下活动,积极为企业与技工院校毕业生搭建交流对接平台。今年以来,举办招聘活动12场,促成16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三是扶持技能创业。将技工院校预备技师班和高级技工班毕业生创业培训纳入补贴范围,推行“技能+创业”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2021年,我市技工院校毕业4190人,已有4142人实现就业,就业率98.85%。
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举措。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我们将始终聚焦我市“八个发展”和十二大产业需求,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大事抓紧抓实抓好,着力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努力为我市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记者问答】
记者:工会在服务我市“六稳”“六保”政策部署落实,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帮扶困难职工实现灵活就业方面有哪些举措?
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部长苗建军:按照“扩大就业职业培训规模”任务分工,唐山市总工会根据自身职责,以服务困难职工群体为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六稳六保”和“稳就业、促就业”工作要求,以“我为职工办实事”为载体,以建党100周年学习教育为契机,发挥县级职工服务中心和职工培训学校作用,开展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培训+岗位实训”,为困难职工、下岗职工、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2021年,我市有针对性的开展育婴员、保育员、面点师等技能培训班12班次,培训职工737人,投入培训补助资金96.9万元,真正为就业困难职工开辟了创业就业绿色通道。促成遵化市总工会职工学校与30多家京津冀的央企、国企和大型民企签订了合作协议,真正为企业和职工搭建用工与岗位平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职工技能培训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自身工作特点和优势,积极做好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记者: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加快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量,请问在加强技能人才培养上,下步打算是什么,有哪些具体举措?
职业能力建设与农民工工作处处长马玉辉:我们将继续贯彻“33458”工作思路,聚焦我市“八个发展”和十二大产业需求,围绕制造强市、质量强市、网络强市和数字唐山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着力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过硬的技能劳动者大军。一是继续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规模。突出企业职工、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者等重点群体,强化政策导向、就业导向、需求导向、质量导向,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22年计划开展补贴性培训7.5万人次、社会性培训5万人次。二是加强优秀技能人才选拔激励。以国家、省、市职业技能大赛为牵引,广泛开展比武竞赛活动,高标准筹办第五届唐山工匠职业技能大赛,全面落实奖励政策。通过编印《唐山市高技能人才精英录》、组织媒体采访报道等,大力宣传优秀技能人才事迹,营造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三是推进高技能人才平台建设。持续抓实抓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技能创新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力争创建1个国家(省)级、3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国家(省)级、5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四是深化技工院校内涵建设。深入宣传落实我市《关于推进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融合发展全面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的实施方案》,加大技工教育投入和保障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师资培养,深化校企合作,扩大招生规模,为我市培养和输送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