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2 16:06:45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客户端

十九大以来唐山港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83.45亿元

“十九大以来重点工作成果展示”系列之港口和海洋经济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孙敬兰 摄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孙敬兰)9月1日,唐山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唐山市海洋口岸和港航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山市港口综合信息服务中心副主任肖春征,就十九大以来唐山市港口和海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实录如下:

唐山地处沿海、紧靠京津,处于东北亚、环渤海、首都经济圈中心地带,具有港口、区位、资源、产业等多方面的优势,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唐山海域面积占全省64.3%,陆域海岸线占全省的47.4%,岛岸线占全省的97.1%,唐山港是环渤海天然“钻石级”港口,沿海未利用土地6.2万公顷,发展海洋经济前景广阔。唐山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转身向海、依港开放,大力推进港口能级跃升,在壮大海洋产业上升级加力,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一、坚持项目引领,港口能级不断提升

十九大以来,通过不断完善港口顶层设计,以港口项目建设为抓手,港口的能级提升、功能日趋完善。2020年1月1日,河北省首个地方港口管理条例《唐山市港口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填补了唐山港口管理地方性法规空白;同时,着眼于综合贸易大港建设,对唐山港总体规划、分港区功能规划等进行调整,2020年4月《唐山港总体规划调整》获批实施;2019年2月、2021年7月《唐山港曹妃甸港区LNG码头规划方案调整》、《唐山港京唐港区LNG规划方案调整》获批实施,为港口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九大以来,唐山港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83.45亿元,曹妃甸港区煤码头三期、中物通用码头工程、京唐港区23-25号多用途泊位工程等5个省市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生产性泊位17个,总数达到143个,比2017年增长13.49%;新增年通过能力1亿吨/126万标箱,总能力达到6.53亿吨/236万标箱,分别比2017年增长18%、114%。

十九大以来,唐山港加快港口智能化建设,全面推进技术改造、新能源替代和港口环保设施建设,港口智慧化水平、环境友好度大幅提升。到目前,唐山港拥有国家、省市级科研平台15个,研发投入超5亿元,获得知识产权及专利30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500余项。2019年,建成我国首个以智能无人集卡实现水平运输的全自动集装箱码头-唐山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该项目总投资18.94亿元,在国内外自动化码头中建设周期最短、建设成本最低、装卸效率最高,是全国第四个集装箱自动化码头;2021年,唐山曹妃甸煤炭港务有限公司智能化堆场作业系统改造项目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2017年以来,实施地源热泵系统、购置港口岸电设备、港口绿色照明、供电设备节能改造、港口条形、防尘抑尘等工程20余个,投资近20亿元。目前,唐山港已建成56个泊位的岸电设施,提前超额完成交通运输部《港口岸电布局方案》建设任务,专业化泊位电覆盖率达到8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4个百分点。

二、坚持海陆畅联,港口运营屡创新高

十九大以来,唐山港不断拓展海陆通道,港口辐射范围更加广阔,港口地位日益提升。海方面,唐山港已经开通内外贸航线232条,内贸航线连通上海、青岛、深圳、厦门、珠海等国内各港口;外贸航线通达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智利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0多个港口;6条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实现对日韩10个基本港和日本26个港的全覆盖。向方面,2016年唐山港开始实施腹地延伸战略,到目前,在西北、华北、东北等10多个省市布局建设内陆港47个。唐山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自2018年以来,累计开行国际班列线路7条,其中,“中蒙俄”国际班列实现稳定运行,“唐山—乌兰巴托”实现了回程班列零的突破。唐山港已经形成“以港口为龙头,多式联运为脉络,内陆港为节点”覆盖西北、东北亚乃至欧洲的国际物流网络。2017年,唐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732亿吨,2018年,唐山港货物吞吐量突破6亿吨,位居全球及全国沿海港口第3位;2021年唐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22亿吨,较2017年增长26 %,跻身全球和全国沿海港口第2位。

5年来,唐山抢抓河北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立足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唐山港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外贸进口铁矿石接卸港、最大的钢材输出港、最大的煤炭能源输出港、重要的油气能源进口基地及储备中心、环渤海地区重要的集装箱运输支线港。

三、坚持贸易提升,口岸经济日益壮大

十九大以来,唐山港抢抓新机遇,不断提升和完善口岸功能,营造良好的口岸通关环境,贸易便利水平不断提升,港口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彰显。

十九大以来,持续加快推进建成码头泊位对外开放,口岸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到目前,已建成的143个泊位中77个实现对外开放,比2017年增加9个,为唐山市建设窗口城市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口岸功能日趋完善。到目前,唐山港已获得粮食、活畜、肉类、冰冻、木材、水果、整车进口等7类指定口岸资质,曹妃甸港区进口木材检验检疫无害化处理中心等项目获得国家批复,获批国家二手车出口试点,整车进口、二手车出口填补了省内空白。同时,依托口岸资质,临港木材加工、冷链物流、粮食储运、水果贸易等产业加速聚集,实现了口岸资质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2021年,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29.34万标箱,较2017年增长30.4%,稳居全省首位;水路货运周转量完成423.88亿吨公里,较2017年增长72%,位居全省第1位。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制定《唐山水运口岸进出口环节收费目录清单》,阶段性减免港口建设费、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降低货物港务费、港口设施保安费。压缩通关时间,进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压缩72.7%,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压缩90%。2022年8月,在全省五年一届的先进口岸评选中,唐山海运口岸被评为全省唯一一个省级“文明口岸”。

四、坚持向海发展,海洋产业突破发展

十九大以来,围绕“在壮大海洋产业上升级加力”,实施“海洋+”行动,加速产业和生产要素向沿海地区集聚,不断深耕海洋,初步建立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2021年,海洋产业完成营业收入1347亿元,成为唐山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海洋化工业方面,建立了上游海盐生产、中游“两一化”、下游氯气综合利用的循环体系,积极打造“三一群”发展格局,纯碱、化纤产能全国第一,南堡经济开发区正努力打造全国最大海洋化工循环产业基地。海洋旅游业方面,依托海岛、湿地资源已形成唐山国际旅游岛、曹妃甸湿地两个核心旅游聚集区,开发生态休闲度假游、休闲农业游、海上运动游、康养禅修主题游、海岛生态旅游等五大特色旅游系列产品,曹妃甸多玛乐园被评为河北省文旅产业十大优质产品品牌。2021年全市接待游客5087万人次,其中滨海旅游接待人数897万人次,同比增长21.3%。海洋渔业方面,建成5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21年,全市海水产品产量37.53万吨,比2017年增长19.07%。拥有海水苗场150座,建成国家级良种场1家、省级水产原良种场14家,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海水苗种生产基地。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方面,海水淡化产能为25.22万吨/日,较2017年增长135%;2021年海水淡化产量4321万吨,占全省73%。首钢京唐公司建立了世界首例“燃-热--盐”五一体的高循环利用新模式,其一期工程与“蛟龙”号、港珠澳大桥比肩,被评为全国首批“优秀海洋工程”。海洋装备制造业方面,新型海工装备及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科风力发电机塔内内饰件生产线等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华电曹妃甸重工装备有限公司大型装船机、卸船机产品成功填补河北省空白,自主研制的2500吨/小时桥式刮板取料机是世界上首台大出力桥式刮板取料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实现了港口和海洋经济的稳步发展。1-7月份,唐山港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31亿吨,同比增长5.28%,稳居世界沿海港口第2位;集装箱吞吐量171.46万标箱,同比增长12.03%,居全国沿海港口第15位;完成水路运输周转量30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4.88%,居全省第1位;港口累计完成项目投资20.63亿元,同比增长11.6%;完成海水淡化2692万吨,居全省第1位。

未来属于勇毅笃行者,唐山港将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导,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紧紧围绕“12345”总体工作布局,加快“大港口”建设,深入实施“海洋+”行动计划,积极打造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宏伟目标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记者提问】

记者:在推进港口智慧赋能方面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工作举措是什么?

肖春十九大以来,唐山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赋能数字港口建设,始终保持信息化投入年均亿元以上,20余项创新性成果入选省部级示范工程,唐山港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智慧港口示范工程。随着人工智能、北斗定位、大数据、云计算等在港口深度应用,港口设施智能化、港航数据融合化、运营管理智慧化、产品创新数字化、产业体系生态化、贸易物流便利化等水平显著提升。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存量码头资源流程化系统改造、搭建智慧港口对外应用服务平台、优化港口生产作业对内管控系统等方面项目建设,推动5G、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国投京唐港3D数字化管理平台、唐山港京唐港区集装箱智慧码头升级等智慧港口项目的深度应用,使港口数字化水平达到86%以上,加快将唐山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智慧化港口。

编辑: 张炳刚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