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2 15:33:39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客户端

唐山连续四年在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获评优秀

十九大以来重点工作成果展示”之唐山市乡村振兴工作发展新闻发布会。孙敬兰 摄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孙敬兰)10月10日,唐山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郝泽川,三级调研员杨建刚,四级高级主办王永平,就十九大以来唐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绩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实录如下:

“民族要复兴,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现代农业是现代中国的基础,美丽农村是乡愁中国的底蕴,幸福农民是盛世中国的标志。党的十九大以来,唐山市委、市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唐山提出“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的要求,切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立足全省领先、全国有位,不断开拓思路、创新机制、压实举措,聚焦聚力打造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唐山样板”,奋力推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唐山市2018-2021年连续四年在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获评优秀,其中2020年、2021年位居全省第一。

一、聚力优先发展,以“五项机制”抓落实,形成了工作推进“唐山经验”。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强”顶配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双组长推进,市委书记带头落实“四级书记”振兴,市、县、乡三级党委书记建立抓乡村振兴任务清单。全市上下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健全政策支撑机制,“优”要素投入。逐年配套政策文件,动态优化资源配置,基本建立了“四梁八柱”制度框架。整合各级财政资金优先支持乡村振兴,并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各部门出台支持政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各类要素集中投放。三是建立示范引领机制,“高”标准推进。遵循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因地制宜、各具特色,集中打造、连片成线,梯次推进、动态提升的思路,组织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每年创建10个示范区、100个示范村、1000个提升,示范引领全市乡振兴战略实施。四是建立全民参与机制,“广”激发动力。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具有“三农”工作经历的干部占比超过55%。激发各界参与热情,形成了领导包村、部门村、企业帮村、乡贤助村、农民建村的良好局面。五是健全督导考核机制,“严”全程管控。建立“日常评价、半年评估、年中督查、年底考核”的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机制,考核结果纳入县级领导班子和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唐山市健全五项机制推进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被中央农办全国推广。

二、聚力高质高效,以“接二连三”强支撑,打造了产业发展“唐山高地”。以加快“三地”建设为目标,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做强做实乡村产业,实现增值增效。2021年,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总量保持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一。一是稳定粮食生产,重要农产品供给更稳。坚决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夏粮、秋粮、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五”,牛奶、肉类、蔬菜、稻米、花生、板栗、水产品等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产值均位居全省首位。2021年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唐山举办,全面扛起了河北奶业振兴的唐山旗帜。二是做强“四个农业”,农业质量效益更优。多个县(机构、经营主体)获得全国现代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星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全国星级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国家级称号。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达到15个,行业领先企业品牌达到10个,位居全省前列。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全国15家、河北唯一;2021年获批筹建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唐山),全国地级市唯一。三是实施“双十双百”工程,产业支撑能力更强。实施“双十双百”工程,发展10个优势特色产业、建立10个农产品加工集群、创建100个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创建产值超100亿元乳品产业加工集群。推进一二三产加速融合发展,乡村旅游收入、农村网络零售额等持续增长。四是抓实农业项目建设,对接京津合作更紧。强化与京津的全方位、全领域合作,天津食品集团、中国融通集团、北京首农集团、中国供销集团、中化集团、中国农科院的一批农业项目落户唐山。迁西县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获批创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全国10个、河北唯一。

三、聚力宜居宜业,以“以点带面”优环境,塑造了美丽乡村“唐山样板”。一是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创建。在全省创新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并与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有机结合,谋划了“四环、九带、多片”的重点布局,确定了5年美丽乡村建设目标。高标准创建丰南唐运河示范区等7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和604个省级美丽乡村;打造了市级40个市级示范区、480个示范村和4435个提升。唐山市“‘十百千’创建行动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做法入选《中国改革2021年度案例》,全国20个,全省唯一。二是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提升。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为契机,围绕村内违建、杂物、垃圾、污水、厕所等,做到坚决、彻底清、全面建、长效管,实现了“脏乱差”向“净洁美”华丽转变。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厕所改造“两个全域达标”和农村污水管控、村容村貌“两个全域提升”,村庄环境得到持续改观。迁西县、迁安市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丰南区、滦州市被评为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三是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加快均衡。扎实推进“绿、美、亮、净、硬”,完善建设“水、电、路、气、讯”,补短板、强弱项,固基础、保民生,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擦亮乡村靓丽底色,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所有县(市、区)市场保洁城乡一体化覆盖率达到100%,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实现全覆盖;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全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部实现标准化建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农村地下水超采治理取得实效。迁西县获得2021年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先进称号。

四、聚力和谐富足,以“多措并举”稳基础,探索了农村改革“唐山模式”。一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新机制基本成型。2018-2020年河北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唐山市连续被评为“好”的等次,2020年在同类地区中排名第一,在全省率先实现高质量脱贫。2021年,唐山市委、市政府严格落实“四个不脱”要求,创新建立“12345”精准防贫体系和唐山市精准防贫信息系统平台,在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中,被评为“好”的等次,同类地市全省第一。二是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乡村善治新格局初步构建。突出党建促进振兴,“抓党建、防疫情、促脱贫、保小康”乡镇书记擂台赛做法在全省推广,全市5480个村全部完成换届任务,100%实现“一肩挑”。坚持抓基层治理保障振兴,向180个乡村振兴重点村派驻了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村级组织架构不断完善。全市县级以上文明乡镇占比达到92%、文明村占比达到74%。唐山市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1镇4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9个,3个县5个乡镇被命名为全省2021-2023年度“河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平安乡村创建持续深化,全市平安村(居)创建率达到98%以上。三是坚持深化集成改革,盘活要素新趋势基本形成。土地承包仲裁机构实现全覆盖,纠纷调处率达到99%以上。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建立全覆盖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和权籍调查数据库,183个乡镇宅基地审批窗口全覆盖。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已全部清零。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8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3家。唐山栗圆实业有限公司联合体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首批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全市国家级、省级、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分别达到31个、139个、342个,迁安市被确定为国家整县推进试点县;家庭农场总数达到6381个,玉田县华家庭农场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丰南区国玉家庭农场获评省级“十佳”典型案例。金融支农效能持续增强。持续加强政农合作,市政府与农发行河北省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农发行河北省分行两年内为唐山提供500亿元的金融支持;建行“裕农通”平台累计服务唐山农户122.24万户,已覆盖全市60%的农户。

【记者提问】

记者:请问十九大以来,我市在保障粮食生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王永平: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生产、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和系列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决落实党政同责,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面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十九大以来,我市连年获得河北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2021年更是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为切实保障粮食生产,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着力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从“国之大者”高度,全市上下切实增强保障粮食安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坚定粮食稳定发展的目标不动摇,坚定抓工作落实的力度不放松,确保粮食产能稳步提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唐山市防范粮食安全风险工作实施方案》、《唐山市关于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和《唐山市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全面推进粮食生产,确保全年粮食生产各项任务全面完成,保障粮食安全。二是着力落实惠农政策。严格落实好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在我市产粮大县大力推广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给种粮农民带来更坚实的基础保障。落实好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政策,极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三是着力稳定粮食产能。大力实施“藏粮于地”,筑牢粮食生产根基。十九大以来,全市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力度,粮食产能稳步提升。四是着力实施科技助农。大力实施“藏粮于技”,全市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主推技术覆盖率始终处于较高水平;粮食综合机械化率不断提高,其中,小麦、水稻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十九大以来,全市化肥施用量逐年下降,绿色防控覆盖率、统防统治覆盖率稳步提高,实现了粮食产业绿色生态、健康持续发展。五是着力开展防灾减灾。农业、气象、水利、应急、供销等部门建立了协调联动机制,针对主要作物重要生育期和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期,共同会商、科学研判、及时制定应对措施,联合发布春耕、夏收、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专报,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记者:请问十九大以来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方面工作取得哪些成果,采取了哪些措施?

杨建刚:2017年8月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唐山立足没有贫困县、贫困村实际,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主动提出“在全省提前一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目标,经过奋力拼搏、决战决胜,2019年底全市所有贫困人口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高质量整体脱贫,全市贫困人口饮水和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部参加医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无一人失学辍学,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动态就业。2018-2020年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我市连续被评为“好”的等次。

2020年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我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全省创新建立“12345”(围绕防止返贫致贫这一总目标、明确两条界线、依托三种途径、夯实四大举措、强化五项保障)防返贫体系,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截至2022年7月底,全市所有脱贫人口及易返贫致贫人口,无一人返贫致贫。在2021年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中,我市再次被评为“好”的等次。

一是拧紧责任链条形成工作合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市县两级领导小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各行业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全面履行行业责任,推动政策和工作落实。选派帮扶责任人一对一结对帮扶,每月定期开展走访服务,及时解决实际困难。聚焦影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目标任务完成的各类问题,坚持常态化督导检查,持续跟踪问效。

二是狠抓政策落实持续保障民生。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坚持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和饮水安全。2021年以来,全市原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就医得到保障,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实现医疗报销;对原建档立卡、农村低保、农村特困救助供养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幼儿)发放资助资金,适龄学生无一失学辍学;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进行改造;建立饮水安全信息台账,开展饮水安全排查专项行动,确保饮水安全不出问题;通过采取发放救助金等方式对生活突发困难的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实施了临时救助。

三是拓展帮扶措施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推进产业帮扶,进一步优化财政衔接资金管理使用,加大支持产业发展力度,投入产业帮扶资金,建立已脱贫人口多渠道增收体系,实现脱贫户产业帮扶项目全覆盖。通过发放小额信贷、设立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防贫保险金等形式对脱贫人口实施金融帮扶。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暖农民工、雨露计划+、开发公益岗等增加就业渠道,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全部实现动态就业创业。与集体经济薄弱村和乡村振兴重点村结对帮扶,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带动村民脱贫增收、村集体经济提升、村容村貌及生态环境改变,同时过渡期内继续保持“百企帮千户”企业与脱贫户结对帮扶关系不变,对全市已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实现了精准结对全覆盖。

编辑: 孙敬兰
热点
  • 一周
  • 一月